本人几年前就曾经亲身在巴士上听到两个中国的学生批评我国的教育,他们不但没有感谢我们政府给于的优待,反而对我们的教育提出批评,说我们的教育程度低,老师教导方式很烂等的话题;他们甚至提到如何在完成这里的学业,再往国外发展的计划.当下我真的很不舒服,心里不停的问为啥我们的政府要承担这些外来的精英,而却不被感谢,成为他们的踏板.我们身为新加坡的家长在供养孩子上却那么的辛苦,尤其一旦到了四十岁后,更是要面临公积金的短缺,在房屋贷款上要加附现金,和孩子的教育与学费而面临双重的经济困难.
我也很反对媒体在大事"渲染"所谓的"状元",这样的报导用在教育上,无形会造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怕输"的心态.我们都经历了60s,70s,80s,90s 年代的教育体制,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公民,也清楚我们的家长在我们身上的教育方式。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自低教育或无教育背景的父母亲,但是他们也同样的把我们栽培起来,不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而是当时的教育体制,和政府的专注都在我们这一代的本土孩子身上。但是到了我们的孩子时,分流制度,学分制度,使我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为常常会看到孩子为了学分而担忧。但是又不可忽略他们的成绩,因为一旦学分太低,就会影响到他们升级的问题;一个成绩的公布,有如古时的“状元上榜”,也把孩子的前途,和上大学的路定下来了。真是父母难当,孩子也难当,我想老师也不易当!
我其实并不反对提升教育,但是以一个学分而来规划孩子的程度,实在是不正确的教育制度。更糟的是近这几年,我国政府还把国外的所谓精英引进到国内,让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竞争,不但剥削了我们自己土生的孩子在教育上本可得的津贴,也成为了他人的踏板。我们的政府常常提到,吸取外来的精英到我国,但是好像忽略了我们的孩子也同时流失了。我的孩子甚至曾经和我分享到,他感觉他不像是新加坡人,因为太多的外地人已经取代了我们,到哪里都好像外国人比我们新加坡人多。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孩子真的失去了“归属感”;这是很可悲和担忧的事。这也可能就是您所提到的“新加坡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将会丧失,不再懂得如何思考与发问”。因为他们都感到失去了他们的身份,对自己成长的国土已没有“归属感”了,所以就不必提出问题。外国的孩子可以把我们的教育当踏板,我们的孩子也可以; 这是我们必要担忧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拒绝精英体制”
Hougang
12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